近期院线最高分电影,为何这么凉?
去年,歌坛传奇刀郎的一首《罗刹海市》再次席卷全国,不仅唤醒了人们对刀郎音乐才华的记忆,更让大众重新关注到他与弟子云朵之间那份被误解的关系。 刀郎也终于打破沉默,坦诚分享了他与云朵的真实故事....
如果说到近期 最高的院线片,那一定是这一部。
由方励先生执导的纪录片《里斯本丸沉没》,豆瓣过万人 ,9.2分。
而猫眼和淘票票的观众 则都是9.6分,同样是高分评价。
反正呢,仅从评论来看,这绝对是近期院线片里,最高分的一部了吧。
而票房呢,确实是可怜了一些,现在总票房也刚过500万,预期票房900多万。即便如此,这也是在这几天的高分评价以及大家强力推荐下,才从300多万的票房预期一点点涨上来的。
这样的电影虽然有很好的 ,票房却 冷,也是很无奈了。
一方面,可能确实跟整体大环境有关,电影市场一直没那么好。另一方面,也有电影本身的原因,尤其这还是部纪录片,纪录片本就是院线市场里比较冷的一个类型,确实很难那么受关注。
但其实,这个影片关注的话题,也是影片受冷的一个原因。
当然,还是得从头说起。
我想,大多数人去关注这部纪录片,可能都是因为导演方励。方励先生是个很厉害的人,更是个很受人尊重的人。
尤其他的多重身份,也是促成这部纪录片的原因。
我想,电影圈的人,没几个不知道方励的,一方面是大投资人,劳雷影业的老总,参与投资制作过 多热门影片,尤其是跟李玉、韩寒以及其他一些艺术导演的合作,还是帮华语电影带来了 多作品的。
而作为电影人,当年在《百鸟朝凤》那一跪,也帮电影带来了 高的票房与热度。
起码,我们能知道,这是个很善良和热血的人。
当然,他还有另一个身份,是地球物理学者,尤其是很多打捞和救援活动,都会有他或他的团队的参与。这可能也是他决定去关注“里斯本丸沉船”事件,以及打算要自己当导演,把这个故事讲出来的原因吧。
因为,这部纪录片刚好是他两个身份的结合。
关于里斯本丸沉没的故事,其实在影片宣传期间已经说过很多次了,大概就是1941年的时候,日军要把在香港抓到的一千多英军战俘运回日本,而押运的船,就是这个叫里斯本丸的货轮,结果船到了我国东极岛附近,被美国的潜艇 击中了。
因为船很大,没有马上沉没,而是用了十几个小时才完全沉没,期间,船上的日军和日本平民都被日本军船救走了,同时,日本却想把这批战俘都困死在船上,防止他们逃跑。
而来自东极岛的中国渔民,则出于人道主义精神,自己用小渔船,从里斯本丸上救出了很多英军俘虏,不至于让这些战俘都淹死。之后,船就沉在东极岛附近了(大概有800多名英军战俘死在了那里)。
而70多年后,方励听说了这件事,并找到了沉船的位置,然后,他开始去采访当年的幸存者或者他们的后代,以及美军潜艇军人的后代,日本里斯本丸船长的后代,还有东极岛的渔民以及他们的后代等等。
借助这些资料与信息,共同还原了当年里斯本丸沉没的事件全貌。
用方励导演自己的描述就是,800多个年轻的生命就这么深埋海底了,且完全被这个世界遗忘,他觉得很难受,所以,他打算拯救历史,让大家重新知道这件事。
首先,方励先生的这个行为真的 值得尊重,又是一次热血与善意的行为,而且据说为了这部纪录片,他也搭进去不少钱,房子都卖了。
值得尊重。
另外,看到当年那些死难者的后人,谈到他们年纪轻轻失去生命的家人,他们的痛苦与难过,还是 打动人的。
另外,采访到当年里斯本丸船长的后人,关于他们当初决定放弃,甚至杀害这些年轻英军战俘的行为。他们后人的紧张、尴尬与不安,同样是一个 有参考的视角。
总之,从纪录片的角度,这部电影确实很清晰,也很完整地还原了当初的“里斯本丸沉事件”,不管大家当初知不知道这个事情,现在应该都知道了。
然后,还要回到影片为什么票房这么冷这件事,其实也是很好理解的。
之前看到一些宣传,试图将这部电影跟当年另一部关注历史的纪录片《二十二》作对比,也希望可以在票房上达到它的成绩。
很显然,这是很难做到的。
实际上,这也是《里斯本丸沉没》与《二十二》最大的差别。
方励导演是一个很有国际视角的导演,而《里斯本丸沉没》也是一部国际视角的影片,因为故事讲的是日本人残忍对待英军战俘,且船被美国人打沉了的故事。
不是说这个事情本身有问题,也不是说关注这个事件不对,还是像上面说的,方励先生 值得尊重。
但是,这样一个过于国际视角的故事,其实离中国观众还是有点远了。这也是本片与《二十二》的最大不同。
虽然,在纪录片最后一部分,也加入了些东极岛渔民拯救战俘的故事,很感人,也展示了我国渔民的大义。
但如果看过整部片子,还是会明白,他们其实并不是影片的真正主角。
真正的主角,就是那艘沉船,以及在船上死去的那800多个英军年轻人,他们才是故事的核心。
还是要再强调,我并不认为这个视角有任何不对,也很值得尊重。但,这样的故事,确实离很多中国观众有点远,所以,观众无法从中获得那么多的共情与讨论度,由之无法变成票房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而纪录片最大的魅力在于真实的情感力量,而真实的情感力量是要靠共情来支撑的。那么,这部电影,在与中国观众的共情方面,显然不会那么足够,这也是影片在中国票房始终没法更上一层楼,或者大爆的原因。
这也是本片与《二十二》最大的不同。
另一方面,方励导演确实很辛苦,准备工作也很扎实,资料做得很足,但其实从纪录片的角度,本片制作算不上特别抓人,其实也就是美国电视台或者网飞那种历史类纪录片的正常水平。
我没说这个题材不好,只是说这个制作本身,从纪录片的角度,制作与编排算不上很突出,也没有特别抓人。
可能,这都是票房会受影响的原因吧。
怎么说呢,中国观众没那么关心这部电影,其实也算情有可原。我倒是更好奇英国观众对这部影片的看法,之前影片也在BFI首映过,据说反响很不错。
很好奇,将来如果真的有可能在英国上映,英国观众会对这部影片有更多的热情吗?毕竟,其实这部影片跟他们关系更密切一些。
另外,听说方励先生接下来还想拍马航320事件。
这个如果能拍出来,倒是真跟我们密切相关了,估计会更受欢迎吧。
也祝方励导演成功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