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行亮和麦琳,快跟他们学学过日子吧
卡普空旗下的知名游戏IP繁多,但以作品热度和玩家人数而论,《怪物猎人》系列绝对是排名最靠前的游戏之一。从2004年至今,《怪物猎人》系列推出了十多款作品。而在今日,《怪物猎人》系列的最新作《怪物猎人:荒野》,也迎来了二次测试。
可以说,在互联网流量这块,特朗普都不是麦琳的对手。
这个月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,硝烟散去后,大家总会回归对麦琳的讨论。
同事说她看了节目,明明杨子表现得更过分,为什么所有炮筒都指向了麦琳?
小奇我只能解释为比起杨子这类抽象人类大赏,麦琳和李行亮在屏幕上显现的问题更能得到普通人的共鸣。
从为爱结合到生活中一地鸡毛。
我们身边,或者就是我们和伴侣本身,有太多能从中看到的影子。
感触颇深的小菌子说,那些看似现在才引爆的问题,往往在踏进民政局前就已经存在。
这点上, 一季《十三邀》中的孙曼丽女士,比我和小菌子通透。
“很多人觉得,我们吵吵就吵吵,我们结婚以后就好了。”
“结婚后吵得更厉害。”
年过八旬的她看来,生活上的那些矛盾,不过是小问题。
重要的是价值观的一致,是思想上的同频共振。
夫妻之间需要留足个人空间。
前提是互相信任。
否则接踵而来的内耗会掏空一个人。
许知远问了一个问题。
为什么您这么睿智,最后还是选择了做丈夫背后的人呢?
孙曼丽的丈夫许倬云,是在世最有影响力的史学大家之一。
他从小坎坷,先天性肌肉萎缩导致他手脚弯曲,身高只有一米五,一辈子离不开拐杖。
不过孙曼丽说,她就喜欢许倬云的个性,不认输,“不认为自己身体不方便,就必须要妥协。”
可随着年纪增大,许倬云的病情愈加严重,骨头和皮肉黏连,连拄着双拐走路都已是不能,移动必须依靠电动轮椅。
孙曼丽要像照顾一个婴孩一样照顾垂暮的老人,而她自己也是一个老人。
遥想青春年少时,孙曼丽也是台大历史系的高材生,完全可以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。
而婚后孙曼丽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照顾许倬云上,不单单因为她是许倬云的妻子。
更因为许倬云给了她一个她想要的精神世界。
几十年来,即使有段时间只待在家里,孙曼丽也与这个世界是不脱节的。
每天许倬云教完课回来,都会跟她事无巨细地说,今天干了什么,遇见了什么人,发生了什么事。
同时,伴侣只是一个 的人的众多身份中的一种。
即使没有全心投入历史研究工作,孙曼丽也会出去义务讲课。
在丈夫孩子之外,她有属于自己的社交圈,属于自己的小世界。
她打理好他的全部生活,他给了她想要的精神世界,在爱对方的同时保持 自我。
“婚姻不是把人绑死,而是把人 。”
也许正是这种互相尊重,互相成就,才让孙曼丽在耄耋之年依旧思维敏捷,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。
在哥看来,老一辈的大家中,妻子大概都是丈夫的伯乐。
没有她们的照料和背后的支持,那些旷古烁今的作品可能根本无法产出。
可并不是每一位妻子,都像孙曼丽受到关系中的滋润,能大大方方说出自己是伯乐。
这季《十三邀》另一期节目,许知远采访了画家曾孝濂的妻子张赞英。
这个出生在四十年代的北京女子,从小就接受了不错的教育,她也有自己的理想和向往。
最终还是选择成全丈夫的事业与热爱,做那个料理家中一切的人。
现在她回望一声,对许知远说:
“如果有来生,我绝不跟他过,我要走我自己的路。”
她的丈夫曾孝濂,生物绘画界的泰斗,被誉为“中国植物画 人”,为植物和绘画奉献了一生。
甚至把对妻子的那份也投入了进去。
特殊年代时,张赞英从北京插队到昆明,在那里认识了曾孝濂。
后来张赞英争取到了机会,回北京上大学。
四年过后,她左思右想,还是从北京又去到了昆明,回到曾孝濂身边。
她放心不下。
专业领域里,曾孝濂是天才,但在生活里,他事事都严重依赖妻子。
一日三餐、水果零食、对外联系、与人交往,都要张赞英事无巨细的协助。
一次采访中,曾孝濂吃完饭后,忘记扔纸巾,他很自然地将那团脏的纸巾递给了妻子。
张赞英迟疑了一秒,还是当着很多人的面接过了那团纸巾。
别人眼里,他是遗世而 的大艺术家,很少有人知道,早年丈夫的职称没评下来, 是张赞英一次又一次去跑下来的。
相对而言,曾孝濂对妻子的关爱,不成正比。
年轻时张赞英被人踢了肚子,曾孝濂却劝她想开一点。
在专业领域,他们也没有许倬云和孙曼丽那样的交流和沟通。
如果张赞英对曾孝濂的作品指手画脚,他指定是不干的。
生命行至晚年,当被问到“跟曾孝濂在一起最开心的是什么?”
张赞英平静地坦言:“没有开心的。”
她也曾是被父母寄予厚望的女孩,离家时父亲告诉她:“没做出成绩就别回来了。”
访谈到最后,她喃喃自语:“我这辈子都困在这里了,我想走,走不了,就是困死在这个地方了,全耗在他身上了。”
“那怎么办呢,我只能过成这样。”
六十年的*屈和牺牲化作眼泪,许知远只能站在她身后轻轻拍背安慰。
历史的车轮滚过,沧海桑田后,曾孝濂依旧是植物绘画学里闪耀的明珠。
可那时,谁又记得一个为他操劳一生的张赞英呢?
其实很苦的人,只需要一点甜就会被充满了。
《南风窗》在报道张赞英时曾写过这么一句话:她们想要的,即便不是个人事业的成就,也是一颗在感情里能回应自己的心,是用心看向她的目光。
许倬云文章中,在节目里都说过:“我和曼丽两个不同的人,遇到一起了,这是我最大的快乐。”
我想如果曾孝濂能对张赞英说一句类似的话,张赞英的心里也大概会平静些。
没有一种婚姻的模式是恒定的,是可以为大家提供模板的。
但我想孙曼丽的那句话,依旧能供大家参考:
“婚姻不是把人绑死,而是把人 。”
在夫妻之前,还是要有自己。